闹釵
{slider=介绍} 闹钗
潮剧传统剧目。这出戏,在晚清时期以名丑方阿溜做工精湛细致而著称。《闹钗》原本出自明代传奇《蕉帕记》中第九折,说有芭蕉精(女身)因修炼真形缺乏真阳,须吸男精炼神丹才能脱却躯壳。芭蕉精看中寄寓在胡府的龙生,便化作胡连之妹胡小姐模样,引诱龙生交合。事后为酬谢龙生,便撮合龙生与胡小姐婚姻,她一方面作法使胡夫人生病,另一方面偷来胡小姐一支金钗丢在龙生房门口,不料被胡连拾得,大闹一场。及至胡连把金钗拿出来对证时,芭蕉精又作法金钗变成蔷薇花,弄得大家莫名其妙。最后,众人到花园寻钗时,芭蕉精又把金钗插在花架上,弄得胡连哑口无言。 解放后,在大力发掘戏曲遗产的方针推动下,由七十高龄老艺人谢大目首先发掘出来,经过几代艺人的整理提高,《闹钗》脱胎换骨,在潮剧舞台上生放光彩。
传统潮剧的丑行,有人偏重唱工,有人偏重做工。著名潮丑方展荣则是唱做兼长、欣赏他的表演艺术,感到他浑身是戏,满台生辉,无论是誉满中外的潮剧戏宝《柴房会》还是潮剧三块宝石之一的《闹钗》或是其他的角色,莫不如此。总之,他未出台,已经带戏上场,其特点是能够结合剧情和所扮演的人物性格,从台词的唱念,到道具、服饰的运用,舞台调度,把戏挖足,并通过唱做等表演艺术的主要手段,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。 潮剧《闹钗》师承了著名潮丑谢大目、蔡锦坤老师傅,到了方展荣手里,经过他的丰富创造,使人物更加见枝见叶、枝繁叶茂、血肉丰满。在《闹钗》一剧方展荣饰演的胡琏,是一个"读书如牵鬼上剑、饮酒似车水灌田",整天闲游浪荡,玩乐嫖娼的花花公子。戏一开头,只见抹着白鼻头的方展荣脚不点地,遍身轻飘飘。此时他嫖妓失晓,归来日已欲午,生怕母亲责骂,便来到府内寄读的龙生门口,托故藉词,他双眼迷迷糊糊,谁知却糊里糊涂地拾到一支金钗,这是该剧第一单元的高潮,方展荣连续转动手中那把扇,通过娴熟连续的扇子功,把人物的内心世界,揭示得形神毕肖、活灵活现。如他在表现胡琏在地面找瓦片给龙生留字时,急速地旋转手中的白扇,变化万端,似认真地数着扇骨,此时扇骨变成地面,形象生动。突然间,他把扇子"啪"的一声打开,抛向空中,一个燕子翻身,又把扇子接在手中,左手抓起自己的前襟。在这里,剧本提示只有一个"科"字,表现他发现"新大陆",在地上意外拾到一支金钗,"妹妹一定与那龙生有嫌",他禁不住内心的高兴。"平素你们假正经,如今龟笑鳖无毛"这是他的潜台词。这时他才扬声说出:"这支金钗,看来很熟,好象是我妹妹的,缘何落在此地呢?这就跷而之,古而怪之也。" 当他妹妹出来认金钗时,平素在家中经常受母亲责骂的胡琏,因为在龙生门口拾得一支金钗,此时象得胜将军,挺胸叠肚,趾高气扬,说话一字一板,飞快地转动手中扇子,表现了他那幸灾乐祸的心情。紧接着,他把扇子握住,握住扇子象握住仇人的"把柄",两眼直地望着扇子,那意思是:"阿妹,你怎呢死好!" 到了后来,真相大白,胡母责备他无事生非时,他连说:"阿母,我不敢。"此时,方展荣踮起脚尖,通身有些僵硬,双手提起前襟,那语气神情,是既可笑、可怜,又有些可恨。 在方展荣的舞台艺术中,这样的精彩场面俯拾皆是,但这些艺术成就,却是无数汗水换来的,戏谚云:台上一霎时,台下练三年,他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令人感动的,他会因为一句台词、一个动作,亲自上门,找有关创作人员,与他们探讨切磋,凡是有戏可挖的地方,他绝对不会轻易放过的,直到找到适当的表现形式为止。 方展荣的表演诙谐幽默,在道具服饰的运用上,也有独到之处,他往往给死道具赋予生命力,使它为人物服务,所以,方展荣的戏耐看,百看不厌。 {/slider}